最早對隱翅蟲的印象,還是朋友圈的一篇文章——《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,它身上有毒液,接觸到皮膚,就死定了!》,當時引起不少人的轉發和恐慌。
雖然文章過于夸大了隱翅蟲的毒性,但平時在生活中確實有這種情況,比如因為覺得皮膚癢就抓或拍了一下,或早晨起床時,突然發現皮膚出現條索狀水皰,紅腫,又癢又痛,甚至還發生皮膚潰爛,這時就需要考慮是不是患了隱翅蟲皮炎。
皮膚出現水皰和潰爛,如果留疤就可難看了,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預防和合理治療這種情況呢?
先來了解一下隱翅蟲皮炎
1. 什么是隱翅蟲?
隱翅蟲是甲蟲的一種。
目前世界各地已發現的隱翅蟲各類超過 250 種,其中只有毒隱翅蟲具有致病作用。毒隱翅蟲體長約 0.6~0.8 cm,頭黑色,胸腹桔黃色,有一對膜翅,足 3 對,外形很像大螞蟻。
目前在我國發現的毒隱翅蟲主要有黃足毒隱翅蟲、黑足毒隱翅蟲和奇異毒隱翅蟲 3 種,其中黃足毒隱翅蟲是最常見的。
2. 隱翅蟲喜歡在什么時間和地點出沒?
隱翅蟲夏秋季節活躍,每年 4~9 月是毒隱翅蟲活動的季節,所以也是隱翅蟲皮炎最高發的時期。
毒隱翅蟲的生長環境范圍廣,喜歡夜間出沒,白天在草地、農田、山林、石下等陰暗處爬行,夜間喜歡成群圍繞燈光飛行,速度極快,受到驚擾會立即逃走,喜歡潮濕、悶熱的環境,所以夏秋雨后的傍晚尤其容易出現。
3. 隱翅蟲的毒性真的有那么強嗎?
隱翅蟲體內的毒液是強酸性的(pH 約 1~2),沾染毒液的皮膚會引起明顯的紅腫、水皰和膿皰,局部會出現疼痛或者瘙癢,嚴重的可能還會出現頭暈、發熱的情況。
但不用過于恐慌,毒隱翅蟲蟲體畢竟比較小,所含的毒液有限,所以一般接觸后不會危及生命,及時對癥治療,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發展。
4. 隱翅蟲怎么導致的皮炎有什么表現?
當毒隱翅蟲停留在皮膚,蟲體受壓、被拍打壓碎時,蟲體的毒液接觸皮膚就會引起隱翅蟲皮炎。很多人是在睡夢中無意識地拍打,所以常見表現是早晨起床后突然發現皮膚出現了皮疹。
一般在接觸毒液數小時或者隔日皮膚上出現條狀或者線狀的紅腫,有的上面會密集水皰、膿皰,伴有明顯的疼痛或者瘙癢,用手搔抓后別的部位也可能出現類似的條狀或者線狀的水皰、膿皰。
紅斑、水皰一般 1 周左右會消退,整個病程約需要 1~2 周的時間,愈后局部可遺留片狀暫時性的色素沉著斑。
當然,如果水皰、膿皰破潰繼發感染導致局部潰瘍形成的時候,后續可能會留疤。
所以我們在隱翅蟲皮炎早期的時候應當及時正確處理,可以預防皮炎加重。
若皮膚有破潰、紅腫擴散、繼發感染的情況,不要搔抓和亂用藥,請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后期留下疤痕、色素沉著,影響皮膚美觀。
預防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
1. 生活上做好預防措施
- 注意清潔衛生,如果屋子周圍有雜草、垃圾要記得及時清除干凈;
- 家里保持通風干燥,但是要記住關好家里的紗窗和蚊帳;
- 夏秋季節尤其是雨后傍晚外出時盡量穿長衣褲;
- 睡覺前記得把房間的燈熄滅。
2. 外出積極防蟲驅蟲
隱翅蟲對驅蟲藥物相對比較敏感,一般的殺蟲劑、電蚊香以及液體蚊香對它都有效,同時外出前身上涂抹適量的驅蚊產品,也能一定程度起到防蟲驅蟲的作用。安全的驅蚊產品成分選擇,可以看這里:真正的驅蚊神器
3. 蟲子在皮膚上切勿拍打
當蟲子落在皮膚上時要小心吹走或者將蟲子撥落。
如果有條件,可以用清水或肥皂清潔局部皮膚;若能更換衣服,就更安全一些。
雖然多數蟲體在皮膚上爬行時并不會放出毒液,只有當蟲體受壓、被拍擊或者被壓碎時,蟲體內的毒液釋放出來才會引起隱翅蟲皮炎的發生。但我們小心謹慎一些,也無大錯。
發生了隱翅蟲皮炎怎么辦?
1. 不小心拍打了隱翅蟲,或懷疑是隱翅蟲皮炎時:
- 首先用清水或者肥皂水、小蘇打沖洗傷口,后兩者是堿性的,可以一定程度中和毒液。
- 若紅腫明顯,可用冰的純凈水冷敷,局部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或者糖皮質激素類藥膏,如地奈德乳膏、艾洛松乳膏等。
- 若水皰多、滲出明顯的時候建議局部生理鹽水濕敷,每日 2~3 次,每次 10~15 分鐘,待滲出減少后再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膏。
- 若局部繼發感染,有膿皰時,可配合外用抗生素類藥膏,如夫西地酸乳膏、莫匹羅星軟膏。
- 疼痛明顯可酌情口服止痛藥物,比如布洛芬、對乙酰氨基酚等。
- 瘙癢明顯可口服抗組胺藥,如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等。
2. 以下措施不建議:
- 不要用白醋濕敷或者沖洗,因為酸性溶液會加重隱翅蟲皮炎的炎癥反應;
- 也不要用食鹽、蜂蜜或其它「調味料」去反復擦洗傷口,以免局部皮膚破潰感染;
- 紅腫、水皰、膿皰的地方不要用手去擠壓或者反復搔抓刺激,水皰和膿皰也不要挑破,以免感染,或帶有毒液的手引起別的部位也出現皮疹。
什么情況需要去看醫生?
- 不確定是不是隱翅蟲導致的皮疹;
- 懷疑是隱翅蟲皮炎,而且出現皮膚紅腫擴散、破潰,疼痛無法忍受,或者皮疹范圍過大等,或自認為皮疹嚴重時;
- 不但皮膚有皮疹,又伴有精神差、呼吸困難、頭暈、頭痛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發熱等全身癥狀時,應該及時就醫。